77期藝週刊
字級:

國際雕塑營 問題多端?

撰文/銀時

明碁友達BenQ所主辦的「2010國際雕塑營」十分成功,這次總共有17位,來自10個國家的藝術家參加這個活動。活動為期一個月,以石雕為主,主辦單位準備了可供給藝術家的創作素材,提供食宿、機票等補助,讓他們三十天都能在這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專心創作。

主辦單位十分用心,策展人邱泰洋表示,這次除了提供參加的藝術家食宿、機票等,他更幫藝術家爭取,多帶一個助理,比照藝術家般禮遇。本刊記者訪問到幾位國外的藝術家,包括雕塑品設置在台北101大樓的法國藝術家艾瑞爾先生( Arial Moscovici),和德國雕塑家托貝爾(Tobel),都對這次的活動十分滿意,也對主辦單位感到肯定。

藝術家=包吃包住的食客?!

但在閉幕前一天的研討會裡,集結了許多國內雕塑家、學者,有些質疑國際雕塑營的一些問題。例如國內藝術家林金昌就指出,這些所謂的「知名國外雕塑家」,通常是比賽型藝術家,他們彼此分享國際競賽消息,「專門」報名參加。因為這樣的國際營,都會提供吃住,更好的還能攜伴參加,他們就這樣藉由固定參加比賽過日子。看起來經歷很好,卻也不是什麼有風骨的藝術家,反倒像食客。

而一些國際雕塑營確實對於藝術家十分禮遇,像這次的主辦單位甚至提供藝術家助手,比照藝術家禮遇,高級飯店食宿不用提,連免費機票也都有,這樣的情況下,常有藝術家利用這樣的名額,攜家帶眷、帶情人的都有,當作來遊玩,造成創作進度落後,終致無法如期完成。

最令人弊病的地方,就是有些雕塑家只完成草圖,之後的雕塑品全由助手代打,再不然自己只完成個雛形,剩下的助手來完成,說穿這些藝術家的創作根本也只有「草圖」。某些國內藝術家指出,這些打出一點知名度的國外藝術家,接受主辦單位萬般禮遇,卻如此糟踏他們的用心。

主辦單位問題大?

在研討會裡,德國藝術家托貝爾根據這個情形做了說明,他說雖然很多人質疑一些國外藝術家,但其實實際的狀況並沒有這麼簡單。有時沒有如期完成一件作品,也常是主辦單位的問題,素材或是藝術家需要的工具沒有準備齊全,造成延宕數日多至一、兩星期才有辦法動工。而關於酬勞的部份,他沒有明講,但說明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好。就國外藝術家的立場而言,他們完成的作品,或許將來會變成價格十分高昂的收藏品、十分著名的公共藝術,但他們在雕塑營之後,也是將作品讓給主辦單位,也沒有所謂誰欠誰,因此這樣的質疑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公平的。

而根據本刊記者實地觀察到的情形,以這次2010國際雕塑營為例,一半以上的外國人,主辦單位卻沒有請翻譯,記者在現場遇到藝術家隨行的翻譯人員,全是友情贊助。開幕酒會時,本刊記者也曾至新竹北埔麻布山林園區採訪,當時就遇到藝術家與工作人員溝通不良的情況,對於藝術家工具上的要求,工作人員無法回答也搞不清楚。主辦單位一個花大筆錢把國際雕塑營辦的有聲有色,卻吝於撥經費請翻譯人員?實需改進。

編按:台灣能透過藝企合作,對地方對社會風氣實有許多正面的文化提升,而藝術團體透過企業支援也能帶來的觀光、建設,激發當地人文、環境的成長,都是值得期待的。自古文人相輕、同行相忌,藝術家之間的酸葡萄心態在所難免,透過真正的尊重和有效的發表機制,使文化界與產業界共謀其利,才是王道。